但在实际应用中,情况往往并非如此。虽然有些情况下烧结金属粉末过滤器能如预期般发挥作用,但也有不少令人失望的案例。为了弄清楚其中的原因,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研究这种烧结金属粉末元件的设计:
这种元件的壁由粒度较窄的不锈钢粉末构成,这些粉末在高温下烧结,形成了一种坚固但多孔的结构。由于孔径是由烧结颗粒的大小决定的,所以颗粒越细,最终形成的孔径就越小。
在固液分离过程中,通常会有一部分比过滤介质孔径更细的颗粒穿过滤介质,最大的颗粒则被截留在过滤介质顶部的滤饼中,还有一些颗粒会卡在烧结金属粉末的结构中。正是最后这部分固体颗粒常常会引发问题,因为坚固的多孔层阻止了颗粒的任何移动,而且反冲洗并不总能清除这些颗粒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被困住的固体颗粒不断积累,开始堵塞多孔金属。最终,要么对烧结金属粉末元件进行化学处理以溶解截留的固体,要么加热到高温以烧掉杂质,要么就只能将其全部更换。
作为传统烧结金属粉末元件的替代品,特别是为了解决其在实际操作中的不足,DrM最近开发了一种新型过滤介质,它基于由不锈钢微纤维编织而成的3D结构。这种过滤介质的流通开孔面积比烧结金属粉末大得多,但仍然能够截留小至1微米范围内的颗粒。另一个关键特性是,在反冲洗过程中,编织结构会向外弯曲。这种膨胀运动会释放被困住的颗粒,从而防止固体颗粒堆积和最终堵塞。此外,这种过滤介质的额定耐受温度远高于300 ºC,并且既可以进行浆料排放,也可以进行干滤饼排放。
简而言之,不锈钢微纤维编织元件在不牺牲成熟的FUNDABAC® 过滤器所提供的任何工艺选择的情况下,显著扩大了我们过滤产品的应用范围。
对于温度较高(高于200 ºC)且进料固体有堵塞倾向的应用场景,选择这种过滤介质是很有意义的。目标市场包括需要在高温下去除催化剂的化学合成领域,以及炼油厂中从重循环汽油中去除催化裂化(FCC)催化剂细粉的场景。